紫砂壶使用经久,通过泡茶用壶、养壶,自发黯然之光,入手可鉴,更显示紫砂壶自体妍丽的肌理美,登大雅之堂,此为包浆。 北宋梅尧臣「宛陵集」有云「小石...
经典紫砂壶鉴赏--洋桶壶
洋桶壶此壶虽以洋为名,以洋为题,却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宜兴紫砂茶壶品种。据传,紫砂洋桶壶起源有三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。其中,以南洋外销说最具代表性。据史籍记载,光绪七年至十六年(1881~1890年),国内外兴起紫砂收藏热,宜兴紫砂生产便趁势大规模增长。紫砂产品除满足国内需要外,还远销日本、印尼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新加坡、泰国、英国、法国、秘鲁、智利、意大利和墨西哥等国。为适应外销的需要,宜兴紫砂艺人想方设法迎合海外客商的需要,创制了各式各样的新款茶壶供外商选购。独钮洋桶壶即被泰国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等东南亚客商看中。据宜兴工商界前辈鲍增泽、华萌堂先生介绍,此壶首先由宜兴蜀山清末最大的茶壶店号锦堂发记的紫砂艺人创制。初期用紫泥或红泥制作,后按泰国客商的要求,为适合当地民间风俗习惯,采用段泥制作,其流部、钮部、口沿部、把部、脚圈部均用铜片或金皮片包裹装饰。因独钮洋桶壶销往南洋最早、销往泰国最多,后以南洋为俗名,故取洋名,称为紫砂洋桶壶。
此外,东洋外销说亦是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。清末期间,宜兴窑场均陶产品以“宜钧釉”着称于世,远销海外,特别受日本客商青睐。日本客商订购宜钧产品的同时,亦喜爱紫砂产品。牛盖洋桶壶即是日本客商看中订购的,并因此定名为牛盖洋桶壶。据传,牛盖洋桶壶的创制是根据宜钧产品小洋坛改制而成的,设计者为清末紫砂艺人何士芬,当她看到子洋坛的牛鼻孔盖,发现确实很实用,且方便又好看,便将子洋坛的身筒改为直形,子洋坛的短流改成长流,并借鉴子洋坛的牛鼻孔盖做成最早的嵌盖式的牛盖洋桶壶。当新品一问世便引起轰动,并深得日本客商喜爱。日本客商还为其加进了些许“洋”元素,称之为牛盖洋桶壶。
还有一种是北洋外销说,这是另外一种紫砂洋桶壶起源中较有代表性的说法。清末期间,最为流行的紫砂茶壶品种为蛋包壶和寿星壶。这两款茶壶均以大肚圆形、平盖弯流,实用功能显着而为世人所爱,且产量最多、销路最广,很早便销往全国各地及日本、东南亚各国。因此,运用蛋包壶、寿星壶平盖模式而创制的紫砂平盖洋桶壶经烟台、青岛、营口、威海卫等地销往日本,并被正式称为平盖洋桶壶。据紫砂界前辈徐祖纯先生介绍:清末,豫丰陶器店开业前,豫丰的老板吴启南就在家中大量生产此壶,并经北洋口岸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。吴启南创制平盖洋桶壶是以明代的直筒四系壶为基本造型,把直筒壶中的四系耳改成二系耳,并对称协调;平盖则取寿星壶中的浅盖为蓝本,流一直顺弯。
这三种款式的紫砂洋桶壶,尽管起源不同,但都应该在清末期间问世。根据史料分析,最早出现的是独钮洋桶壶。《宜兴陶瓷简史》、《江苏省志·陶瓷工业志》、《宜兴县志》中也都有关于此种称谓的记载,而传世品中最早外销的独钮洋桶壶亦符合史书的载述。洋桶壶制式则可能是嵌盖牛盖洋桶壶,牛盖犹如宜钧产品中的子洋坛盖,其盖无明显口沿,内口沿处用整块泥片封住,牛鼻眼尖则酷似牛眼睛,不像现代牛盖洋桶壶那么圆润,肩深而有势,是清末紫砂的典型造型风格。笔者曾多次与壶界收藏鉴赏人士分析此壶,一致认定该式应是清末早期出品的紫砂洋桶壶品种之一,也证实了有关牛盖洋桶壶的创制口碑是有根据的。平盖洋桶壶据说是根据寿星壶茶壶平盖变化而来,而寿星壶与独钮洋桶壶的记载均同时出现在《宜兴陶瓷简史》、《江苏省志·陶瓷工业志》、《宜兴县志》中,出品也在同一时间。既然平盖洋桶壶参照了寿星壶平盖而创制,因此人们可以大胆推测独钮洋桶壶最早问世,嵌盖牛盖洋桶壶紧随面世,其后才出现平盖洋桶壶。
免费试用:加微信 agg484 免费赠送紫砂杯试用。
标签: 紫砂壶鉴赏与收藏 经典紫砂壶鉴赏 紫砂壶鉴赏 紫砂壶 洋桶壶
相关文章
最新留言